廣州西關大屋-具有嶺南特色的傳統民居
西關大廈,俗稱嶺南古大廈,是中國廣州西關(荔灣)建造的具有嶺南特色的傳統民居。所謂西關,是老廣州人的總稱,位于荔灣區,北接西村,南接珠江,東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明清時期位于廣州市西門。西關是廣州的老城區,因明清時期位于城西門外而得名。明清時期,它是廣州的貿易中心。
西關大屋是廣州老商人賈富紳的住所。俗話說,東山少爺,西關小姐是指住在西關大屋里的富人的女兒。西關大屋興盛于清末,直到20世紀19世紀中后期和20世紀20年代。它以平面布局、立面處理、建筑設計和細節裝飾而聞名于國內外,成為嶺南建筑寶庫的瑰寶。
一方面,西關大廈的建筑藝術來自歷史和積累。另一方面,從事南北貿易的商人將建筑藝術的精髓帶回了中國各地。同時,隨著對外貿易的發展和歸國華僑數量的增加,引進了許多國外先進技術,使西關大廈的建筑和裝飾越來越華麗,據說繁榮時期有800多所。
西關大屋總體布局
西關大屋多為磚木結構,青磚石腳,高大正門鑲嵌花崗巖。一般面積400平方米。從入口開始,就有大廳、天井、轎房、神廳、內房、房廳,還有青云巷、掛廊、花局、庭院等布局。室內裝飾多采用木雕花眉、花罩、屏風、滿州花窗前有水磨青磚石墻、矮角門、封閉門、回字門廊等。西關大屋平面布局狹長,結構獨特,有利于穿堂風,具有冬暖夏涼的優點。
西關大屋平面布局按中原傳統的正堂屋形式,基本上是縱深方向展開。典型平面為三間兩廊;左右對稱,中間為主廳。中軸線從前到后,從南到北,中軸線從前到后,依次是門廊、門廳(門廳)、轎廳(茶廳)、正廳(大廳或神廳)、頭房(長輩房)、二廳(餐廳)、二房(尾房)。每個大廳一進一般大屋二三進,形成許多中軸線。
大廳與大廳被天井隔開,天井上有一個小屋頂,靠高側窗(水窗)或天窗通風采光。正房兩側的前左側是書房和小院院,右側為偏房和客房。客房屋頂是享受涼爽、賞月涼爽、賞月和七夕拜月(拜七姐)。偏廳和客房后面是臥室和廚房。大廳右側一般有庭院,園內種植花木,搭建假山魚塘,相當優雅安靜。
大屋兩側各有一條青云巷(取“平步青云”意),又稱“冷巷”、“火巷”、“水巷”等,直通大屋的尾端,寬度在1.通風、防火、排水、通風、防火、排水、采光、曬干、交通、種花等功能。
西關大屋的門
青磚石腳和石門夾是西關大廈的一大特色。大門由麻石夾制成,一般分為三層。第一層是短腳吊扇門(也稱為角門),第二層是木門窗,第三層是硬木門,稱為三件頭。
街道最外面的是四兩扇對開的矮腳吊扇門,即角門。每個西關大屋的角門都不一樣,大部分角門高70厘米到1米以上,高低參差不齊。角門是木制的,有的雕葡萄串,有的雕松鼠,有的雕石榴花,有的幾何圖形漂亮,非常精致。這是西關人不希望街外人看到房子內部情況的一個隔斷,既能分隔房子內外的相互干擾,又能通風采光,靈活富有藝術感。
角門后面是嶺南獨特的嶺南特色的木制長窗。長窗是一個活動的柵欄,由13或15條硬圓木條(通常是紅木或硬木)組成,水平開合,故稱長窗。角門和長窗具有通風和安全功能,是適應嶺南炎熱多雨氣候的特殊建筑構件。
旅行后的門是真正的(雜木)門,大多在晚上關閉,厚約8厘米,門按鈕銅環,門腳藏石臼,門后用水平螺栓扣門,防止小偷。
西關大屋的窗戶
西關大廈最具特色的標志之一是滿洲窗。這些方形窗格鑲嵌著許多五顏六色的玻璃。它的過程非常復雜繁瑣。僅滿洲窗就需要15人10天的工時。
因為滿洲窗的真正過程已經消失了,據說每扇窗的玻璃至少要返工三次。因此,即使建造這樣一個木瓦房,其工程量也相當于建造一座九層的高層建筑,我相信這并不奇怪。
西關大屋的室內裝飾
西關大廈的室內裝修和陳設都很講究。門廳和轎廳用木門隔開,檔位上方和桁杉下面是橫貫整個房子的木花。敞廳大多用木刻花罩裝飾,頗具書香味和工藝美。
大廳優雅通爽,室內大廳之間的間隔多采用滿洲窗組合,連門都以滿洲窗為門心,封閉時就像一幅精美的畫。
家具、燈具、橫幅、對聯、書籍、古董、書畫、瓶花、盆栽、籠鳥、鏡臺及各種藝術品,處處香氣濃郁。
西關大廈的條件包括:三邊布局局;由腳門、門和門組成的三件頭;硬山頂;門檻窗;青磚石腳;麻石街;天井;青云巷;木樓梯;廣州各種傳統裝飾雕刻。民國初期,西關商人的房屋被大量拆除,鼎盛時期西關大屋有800多棟,現在還不到10棟。廣州有很多西關民居,有長門和青磚石腳,但這并不意味著西關大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