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合川七大古寺建筑
寺廟最初是中國古代的官方名稱。東漢永平十年(公元67年)天竺(今日印度)僧侶將佛經帶到洛陽,居住在路寺(主管客人、禮儀等)。官員們將其改為一個特殊的佛教場所,并將其命名為白馬寺,成為中國第一座佛教寺廟。后來,大多數佛教場所被稱為寺廟,少數被稱為庭院,女性尼西亞的實踐場所被稱為寺廟。
根據伽藍七堂系統(伽藍,梵語僧園音譯),結合中國傳統庭院布局,寺院建筑以中軸對稱的方式,有山門、佛殿、法堂、僧堂、齋堂、浴室、凈房七大建筑。大型寺院還有鐘樓、鼓樓、塔樓、藏經樓、方丈室、客寮等。隨著佛教、佛教、道教的融合,一些寺廟還設有玉皇殿、關圣殿(伽藍殿)等。中央建筑是供奉釋迦牟尼的大雄殿,建筑等級也最高。
合川的佛教寺廟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包括護國寺、定林寺、方溪寺、龍多山集圣寺等,但要么不存在,要么為后代重建。清朝合州志列出的合州四大寺廟是報國寺、凈果寺、龍游寺、方溪寺。
根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合川區有21座古代佛教寺院,其中包括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3座,育才學校舊址(古圣寺)、釣魚城護國寺、來灘二佛寺、凈果寺、板橋寺、慶福寺、國家二中舊址(定林寺)、龍游寺遺址為重慶文物保護單位;石泉寺、云門山寺(天界寺)、車山寺遺址、夜雨寺遺址、常青院為合川區文物保護單位。
二佛寺
位于萊灘鎮二佛村萊灘古村,包括上殿古建筑和下殿。根據明代正德時期的紀念碑,唐熙宗在避難蜀地時,派使者為國家祈禱。這樣的記錄是真實的,表明當時有寺廟。南宋時期,這座懸崖雕像被稱為二佛寺,因為釋迦牟尼的主像很高。當時,人們認為它是四川樂山大佛后的第二大像。二佛寺在漫長的歲月里多次興廢,最后一次重建從清康熙年間到清道光年間。牌樓山門、玉皇殿、大雄寶殿、觀音殿依次在中軸線上。左右兩側為配殿,分別為禪房、齋堂、僧房、香積廚、職事堂等,總面積約5000平方米,合川區現存古寺建筑面積最大。
凈果寺
位于古樓鎮凈果村,中軸線依次為天王殿、大雄殿、玉皇殿。左右兩側有轉輪經藏殿、大悲殿(觀音殿)、廂房,總面積約3100平方米,文物建筑面積約2100平方米。凈果寺大雄殿和轉輪經藏殿建于明代。它們是歇山斗拱建筑。當地建筑的特點符合宋代《國建筑的規定。不排除一些建筑構件是宋代原建筑的構件。四川盆地潮濕多雨,多次發生戰爭。宋代只有江油云巖寺,明代建筑相對罕見。凈果寺可以保留兩座明代斗拱建筑,非常珍貴。
護國寺
唐代名僧石頭和尚建在合川市東釣魚山上。石頭和尚來自合州,他的家庭是石匠。他不識字。他從小就和元靜禪師一起練習。有一次,他因為鑿石而生氣,突然意識到這一點。他說:努力工作,沒有鼻子,火散了。元在這里。后歸釣魚山建護國寺,弘揚禪法,臨終時用24塊石頭筑墓,入內圓寂。清道光年間重建護國寺現有建筑,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
古圣寺
育才學校舊址(古圣寺)位于草街街道辦事處古圣村,建于明朝。清康熙時期,由僧人重建,由山門、牛王殿、大雄殿、觀音殿、善堂、廂房組成。抗日戰爭期間,陶行知先生在這里創辦了育才學校,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慶福寺
慶福寺大廳原位于太平鄉慶福村小學。它是明末清初的一座建筑。這座建筑很高,斗拱向細化發展。1990年遷至南津街辦事處鶴林巷8號,是文物建筑整體遷移保護的成功案例。
定林寺
國家二中舊址(定林寺)位于合陽城街派斯學院。現有建筑建于唐代,由山門、大雄殿、廂房、側院等建筑組成。抗日戰爭期間,國家二中在這里辦學,培養了許多人才,包括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和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十幾位。這是一件極其重要的革命文物。
板橋寺
板橋寺位于銅溪鎮板橋村。大雄殿建于明代弘治時期。其余建筑為清代重建,材料粗大,生產規則,斗拱結構簡單,文物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