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彌山石窟是中國十大石窟之一
須彌山石窟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北55公里處六盤山北部。它是古絲綢之路東段北路的必經之地,也是中國十大石窟之一。
須彌山石窟始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間(公元477-499年)。經過西魏、北周、隋唐時期的大規模建設,以及宋、元、明、清時期的修復和重妝。借助神秘的佛教文化色彩,香火盛開了1500多年,成為古固原最大的佛寺。北朝隋唐時期,須彌山石窟是須彌山大型石窟的藝術造像,是中國西北黃土高原上罕見的風景名勝區,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
須彌山石窟名稱由來
須彌山原本是印度傳說中佛教的名山。據說這座山很高,山頂是釋帝天,四面山腰是四大天王居住的,周圍是七香海和七香山。第七金山外有鐵環繞的咸海,咸海周圍有四大部洲。歷史上,石門關一側的山被稱為須彌山,自然增加了必彌山的神秘性和濃郁的佛教色彩。
須彌山博物館
須彌山博物館建筑面積5558平方米,陳展面積4500平方米。須彌山石窟是寧夏最大的石窟群,有500多尊保存完好的雕像、歷代壁畫和標題。石窟始鑿于北魏晚期。經過西魏、北周、隋唐時期的大規模建設,以及宋、元、明、清時期的修復和重新化妝,借助神秘的佛教文化色彩,香氣濃郁了1500多年。
須彌松濤
須彌松濤,須彌山還有另一個場景,那就是須彌松濤。據報道,風的起點是低回時像淺嘌呤一樣低唱,高亢的地方像成千上萬的軍隊和馬匹。許多年前,須彌山樹木繁茂,松樹挺拔,桃李郁郁蔥蔥。后來,由于大量砍伐,松柏現在很少,松濤的聲音越來越渺茫。清代固原州十大景點之一的須彌松濤。
菩提樹
菩提樹是榕樹屬的大喬木植物,小時候附生在其他樹上,高達15-25米,葉革,三角形卵形,基生葉脈三出,側脈5-7對;葉柄纖細,榕樹球形扁球形,花柱纖細,柱頭狹窄?;ㄆ?-4月,果期5-6月。
子孫洞
子孫洞是人們尋求子孫后代的地方。在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中,云霄、碧霄和瓊霄被分為送子娘娘。他們負責男女比例和送子方式。送子方式包括麒麟送子、老虎送子、鶴送子、梅鹿送子等。每年農歷四月初八都是須彌山廟會,來這里求子的人絡繹不絕。
胡彌山石窟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最大的石窟群。胡彌山石窟的開挖規模、造像風格和藝術成就可與大同云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等大型石窟相媲美。經過幾代人的修復和管理,它已經成為中國古代長安至關之間最大的佛教寺廟和禪宗寺廟。多年的風雨侵蝕了石窟的外觀,但增加了石窟文化和藝術的年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