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磚雕裝飾鳳凰穿牡丹萬事如意
鳳凰穿牡丹(又稱鳳凰戲牡丹,牡丹引鳳)指的是一種裝飾。這種裝飾主要以鳳凰和牡丹為主題,因為鳳凰是鳥中之王。唐李毅有一首詩:鳳凰飛來稱帝,說我萬代金孫;牡丹是花中之王,宋周茂權的《愛蓮說》是牡丹,花中富貴。丹鳳的結合象征著幸福、美麗、吉祥、財富等。因此,這種裝飾經常出現在刺繡中。
徽州的熟練工匠在創(chuàng)作磚雕時,往往以鳳穿牡丹為主題,在尺寸之間馳騁,留下許多精美的磚雕作品。
徽州磚雕在安徽博物院珍藏。整塊磚是淡灰色,在淡雅中透出大氣。整磚呈燈籠形,長40厘米,寬25厘米,厚6厘米。磚面用深浮雕雕刻出三朵盛開的牡丹花,兩只鳳凰在花叢中嬉戲,一只鳳凰站在畫面底部,另一只鳳凰飛來點頭。整幅畫構思精巧,構圖簡潔,布局合理,技藝嫻熟,畫面栩栩如生,尤其是兩只鳳凰,一靜一動,動靜中有呼之欲出的感覺。
說起徽州磚雕的歷史,自然繞不過徽商。古徽州因山多地少人稠,農耕養(yǎng)家困難重重,所以徽諺有云:前世不修,生于徽州。十二三歲,往外扔。徽州男子被生活逼出大山,尋找對方的天空,謀生。在競爭激烈的商業(yè)海洋中,徽州人始終堅持誠信為本,以義取利的經營理念,努力工作,堅韌,逐漸發(fā)展成為全國著名的商業(yè)幫助——徽商。從明朝中期到清朝乾隆末年近300年,徽商的發(fā)展非常繁榮。據研究,徽商的資產約占當時全國資產的四分之七。有錢的徽商,衣錦歸鄉(xiāng)后,拿出部分資金買地,大興土木。然而,由于自然條件的限制,建造的建筑不可能是宏偉的,磚雕、木雕和石雕應運而生。想想當時有多少熟練的工匠背著刀、鑿子、錘子等工具穿梭于惠州的山路,為富商的建筑雕刻橫梁;這些熟練的工匠手中誕生了多少精美的雕刻作品,然后裝飾在徽商的祠堂庭院,創(chuàng)造了無數門罩迷藻悅,墻壁變成雕刻墻的三維圖片。
磚雕作品的完成往往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從選磚的材料到制磚的完成,再到雕刻的完成。在此期間,所需的人力物力絕不是普通人能負擔得起的。因此,從這些雕梁畫棟的建筑中,我們可以看到業(yè)主強大的財力,也體現了業(yè)主的身份和地位。
磚雕于1961年從屯溪市收購后入藏安徽博物院。目前還沒有辦法證明這塊磚雕屬于誰,但從此磚雕的工藝、刀法等細節(jié)來看,應該屬于豪門大族。這件精美的磚雕給人留下了無盡的遐想。想象一下,來到一個用這樣的磚雕裝飾的房子里,到處都是畫。踱步時,風景各異,仿佛置身于流動的風景和生動的故事中。想必游客會陶醉在這里,心情自然會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