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文化︱中國古代建筑中所蘊含的思想元素
中國傳統建筑與西方建筑的不同,它通常是由多種元素,多個建筑單體組合而成。即使建筑物本身可能是一件完美杰作,但如果脫離了周圍環境便難以獨善其身,而這也體現出中國傳統思想中的中庸和諧之道。下面,我們來看看中國古代建筑中所蘊含的思想元素有哪些?
1、從“聚落”到“城”的建筑思想發展所反映的“國家”的出現。
中國史前文化大概分為有巢氏、燧人氏、伏犧氏、神農氏、黃帝五個階段。而真正意義上建筑是從黃帝開始的。在這一時期,隨著社會的發展,出現了以聚落為單位的居民點。聚落中以居民的居室建筑為主,還有居民公共活動的大房子,廣場等建筑設施,這些設施是服務于全體居民的,因此它們都是開放型的,也就是說,在這一時期人們是沒有等級差別的。
大概在公元前21年,人類進入了文明時代(奴隸社會),最早的國家以城的建筑形式誕生了。而這時的城已不同于史前,它已成為了軍事設施,政治中心,是統制者進行政治活動的舞臺。也就是在那時,就有了“筑城以衛君”的說法,城作為人民的對立面出現,城的所有設計都體現了上述思想。
2、中國古代社會的等級所體現的人的等級
中國古代“文明形成”,進入“國家”,城亦隨之出現,當時的城是國家的統治中心,夏商西周的“城”就是這種情況,往后直到清朝也是這種情況。這是整個古代等級制的體現。
3、中國古代建筑中的居中思想
中國傳統思想中,認為任何事都是不偏不倚,即所謂中庸之道。表現在建筑上,就是居中的思想,正所謂以中為貴。
4、中國古代建筑的“居高”思想。
自從奴隸社會開始,到清王朝結束,中國社會都體現著嚴密的等級制度,人有高低貴賤之分。而這一點體現在建筑上,就表現為“居高”的設計思想。
5、中國古代建筑中的“居前”設計思想
中國古代建筑的居前設計思想,主要表現在大朝正殿在宮殿群中的位置,以及大朝正殿所反映出的“前朝后寢”、“前朝后室”的建筑格局。
6、“天人合一”的設計理念
古代帝王號稱“天子”,意思是說他是代表上天來民間統治人民,因此稱他所統治的國家為“天下”。天子是天地的鏈接,所以在建筑規劃中,做到“法天象地”,而天子就在其中。于是這樣,政治中心——都城按照“天”的設計理念去建造。由各朝宮殿名稱就可看到。漢長安城皇宮——未央宮又稱“紫宮”或“紫微宮”,紫宮本是星座名。這一叫法在后代亦多有稱呼,明清時代皇城叫紫禁城,就是根源于紫宮,喻帝居。
在同一建筑里,通過“天圓地方”,也體現了“天人合一”思想,屋頂是圓的,喻“天”,屋地面是方的,表“地”,人居其中,從而表現了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
“天人合一”思想,是把天地作為“二元”處理,人為其主體,如“左祖右社”與“中”為“宮殿”,“左祖”居東為“陽”、為“天”,“右社”居西為“陰”、為“地”,宮殿為天子所居,形成“天地人合一”的建筑理念?!扒俺髮嫛薄ⅰ扒疤煤髮嫛?,實為前“陽”后“陰”,“陽”為“天”,“陰”為“地”,人居其中,于是“天地人”一體。總之在中國古代建筑中,這一思想很深植根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