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溫州古建筑保護現狀
一座座古建筑、一條條特色街區,都是溫州歷史記憶的珍貴印記。在溫州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5年來,在經歷了歲月與風雨,那些古老的文明街道是否依舊安好?帶著這樣的好奇心,日前,溫州大學甌江學院學生社團聯合會“文明街巷,聞名溫州”暑期社會實踐隊在指導老師葉建蒙的帶領下踏上了“保護古文化”的探索旅程。
為了讓實踐隊成員更好的投入到歷史文化保護、挖掘和傳承中,實踐隊員們首站來到溫州電視臺,電視臺老師們的耐心講解為隊員們的走訪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7月15日,隊員們圍繞著朔門古街的文明規劃建設采訪了古街上的游客、店家、居民和黨群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有個來自紹興的游客表示,古街如今沒有了統一管理,許多商家擅自修建門面,古街也就失去了原本古色古香的味道。而當地居民也稱“年輕人都外出工作,傳統手工藝快要瀕臨滅絕了。”隊員們仔細對比了政府規劃前后的歷史變遷,確實感受到了古建筑修繕規劃為古街帶來的經濟效益,也著實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但現階段仍存在兩端交通擁擠、污水排放不力等問題。
隨后,隊員們又采訪了溫州市政設計院專家、景觀所所長許貽藝、卲碧副所長和廖秀齋老師,咨詢了他們關于朔門古街的后續建設問題。專家表示,為了保護古街原貌,通過擴建街道、改用大型排污管道等工程手段是不現實的,交通方面可以采取車輛限行等管理手段;污水排放問題可以通過周邊大街道的大污水排放管道引出支管道進入古街的排水系統,以此做成地下管網,緩解朔門街本身的地下排水壓力。
經過連續幾天的走訪調查,實踐隊員們將所見所聞所知加以整理匯總,制作了“朔門古街調研報告”并反饋至市政府,希望為保護古文化,傳承古街文明獻上自己綿薄之力。實踐隊隊長楊世輝說:“隨著城市建設的步伐日益加快,古街道也出現了商業化偏重、文脈割裂等問題。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也想通過我們對朔門古街的調查研究,讓“保護傳統古街建筑、傳承古街文明文化”的理念傳播地更廣更遠,讓更多市民自覺投入到歷史文化保護中來,形成一種潛移默化的自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