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讓文物古跡成為“許愿池”!
當我們游覽名勝古跡時,常常會見到游客向景觀拋擲硬幣的行為。近日,一則報道引起廣泛熱議:作為浙江省省級文保單位的雷峰塔遺址,也在經歷著被“砸錢”的煩惱。
雷峰塔和地宮遺址高出地面近3米,外有高2米左右的玻璃幕墻。由于玻璃墻上方沒有全部封住,這給了一些游客可乘之機。不少游客熟練地掏出錢包,摸出幾枚硬幣,刷一下,揚起胳膊就扔了進去,有些游客投擲之前還念念有詞地“許愿”。遺址幾乎被滿滿一層硬幣和紙幣鋪滿了,遠看仿佛錢山。
雷峰塔景區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拋擲錢幣的現象,從2002年雷峰塔重建開放之后就有了,且屢禁不止。目前景區每個月不定期對遺址的錢幣清理一到兩次,一年下來大約能清理出兩萬多元。這些錢被用于雷峰塔的日常維護。
說起這件事,景區負責人甚至頭疼地表示:“我們確實沒招了,也不好硬來,你們有什么辦法嗎,有辦法的話告訴我們。”
案例
不僅是雷峰塔景區,近年來,在我國的各處名勝古跡,都能聽到游客拋擲硬幣的聲音。
西安廣仁寺康熙御制廣仁寺碑的碑頭被錢幣包圍
漢中市古漢臺博物館的石刻造像前堆滿了游客從玻璃縫隙中塞進來的錢幣
湖北秭歸屈原故里內,戰國懸棺上游客投放的錢幣堆積如山
北京明十三陵定陵地宮內,萬歷皇帝及皇后的寶座周邊被游客扔滿了錢幣
游客扔硬幣的范圍,不僅局限于文物古跡,自然界萬事萬物都是他們“祈?!钡膶ο蟆?/p>
2017年6月27日12點左右,一名八旬旅客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登機時,從客梯上向外拋擲9枚硬幣,其中1枚落在發動機內。該旅客稱,拋擲硬幣是為祈求飛行平安。但是,這樣的做法給航班飛行安全都造成了嚴重影響。
2017年2月,上海動物園的揚子鱷魚池和大鱷龜展覽池被游客當成許愿池,投入百枚硬幣。園方對池內進行清理,掃出小半垃圾桶的硬幣,多為1角面值。
為什么要扔錢幣?
觀眾對名勝古跡和文物投擲錢幣,表面看是一種“祈?!钡穆?,卻有著深層次的社會原因。英國人類學家J.G.弗雷澤曾在他的人類學著作《金枝》中,闡述過拋擲物品“祈?!钡脑?。
交感巫術的另一大分支,我曾稱之為接觸巫術。它是在這樣的概念上建立的:事物一旦互相接觸過,它們之間將一直保留著某種聯系……無論相距多遠都可以通過它們對其所屬的人身達到自己的愿望?!狫.G.弗雷澤《金枝》
可見,游客通過拋擲硬幣來“祈福”的做法,也是基于接觸巫術的原理。人們認為,自己隨身攜帶的物品一旦放置于某個神圣的場所,它與自身之間的聯系就會長期生效,在冥冥之中起到庇佑的作用。與之相似的,還有存在于世界各地的“扔牙”習俗,許多國家的人們都認為,孩子掉落的牙齒扔向一定方向,會有相應的好運。
拋擲錢幣的做法,也與“交易式信仰”有關。中國古代以財物來饗祀祖先、神鬼的傳統十分悠久,殷商時期的貴族們喜歡人殉,依靠奴隸的生命來為自己祈福;到了西周,人們用“三牢”,即三鼎盛牛、羊、豬三牲供奉天神,祈福避禍;佛教傳入以后,大量信奉佛教的達官貴人用金錢來供奉三寶,換取“功德”。
唐代筆記小說《朝野瞼載》記載,并州有一妬(妒)女泉,澄澈千尺,“祭者投錢及羊骨,皎然皆見”。
唐《續高僧傳》記載,寶巖和尚召開“俗講”大會,當時聽眾云集,“士女觀之,擲錢如雨”。
此外,一些影視作品中投幣許愿情節的影響,也助長了人們的模仿心理。
上個世紀50年代,美國愛情片《羅馬假日》風靡全球。奧黛麗?赫本在羅馬特雷維噴泉(FontanadiTrevi)前許愿的鏡頭,成為永恒的經典。
“祈?!边€是破壞?投幣背后隱憂重重
對于文物和遺址來說,“被錢砸中”并不是一件幸運的事,反而威脅到自身安全??梢苿游奈锎蠖囡柦涳L霜、質地脆弱,被堅硬的硬幣砸中,無疑是飛來橫禍。而對于不可移動文物,例如雷峰塔這樣的土遺址來說,遺址土體作為地表巖石風化產物的堆積物,組成元素復雜,結構比較疏松,加上土體具有易崩解的特點,極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一旦外界有破壞性的干擾,極易導致土體瓦解。游客投擲錢幣時的沖擊力以及錢幣上攜帶的大量細菌和微生物,都會對遺址產生不可逆轉的破壞。更重要的是,景區工作人員清理錢幣時會進入遺址,踩踏與撿拾必然會對遺址造成二次傷害。
灑滿錢幣的雷峰塔遺址
由于不能對堆積的錢幣進行頻繁清理,這些錢幣對后來的游客也起到誘導作用。景區管理人員表示,“有些游客說別人好扔,我為什么不好扔,確實很難管理”。這種“破窗效應”也助長了更多投擲錢幣的不文明行為。
對策:疏堵結合,有序引導
雖然保護文物是不可逾越的底線,但面對游客高漲的“祈?!睙崆?,文保單位和景區既不應一味堵截,也不應放任不管而形成“懶政”。疏堵結合,有序引導,在提高游客滿意度的同時,文保單位和景區更應做到文明管理。
一些與宗教、歷史有關的景區,可以在經常被游客投幣的地點設置禁止投擲的標語,并加強安保力量。同時,在符合相關管理條例的情況下,景區可以適當設置捐款箱、祈福墻、祈福樹等,這樣既滿足了游客的心理需求,也減輕了景區的管理壓力。同時,游客“祈?!彼璧腻X,也可以用于對文物、遺址的日常維護。
例如前不久,國家博物館講解員@河森堡在其微博上批評游客將錢幣塞入殷墟祭祀遺址殉人坑的現象,受到廣泛熱議。然而對比不遠處的婦好墓,卻因其在墓前放置了投幣箱,疏解了游客的投幣需求,墓室內幾乎沒有錢幣的蹤跡。
散落錢幣的殷墟祭祀坑
婦好墓前放置有投幣箱
墓室中幾乎沒有錢幣
同時,對于無視標語和勸阻強行投擲錢幣,以至于造成損毀文物、破壞景物等嚴重后果的游客,應交由執法機關依法處置。
相關法規
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對于破壞文物這一行為,我國法律都有明確規定:風景名勝區內的居民和游覽者應當保護風景名勝區的景物、水體、林草植被、野生動物和各項設施——《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第二十四條
過失損毀文物罪,是過失損毀國家保護的珍貴文物或者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刑法》第三百二十四條第三款
古遺址和風景名勝區往往人流密集,投擲錢幣損毀文物的行為會造成十分惡劣的社會影響。勿以惡小而為之,游客應文明參觀,遵守秩序。其實愛護文物古跡不只是需要我們做什么,更應該明確不能做什么。
結語
祈求生活美滿幸福是人之常情,無可非議。然而,當手中的硬幣砸向文物時,美好的愿望便成為了陳規陋習對文明法制的挑戰。少一分私心,多一分公德,讓文化遺產在共同關愛和科學保護下重新煥發生機,這才是所有熱愛文化遺產的公民的共同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