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耗資億元古建筑“移居” 結果成了違建被責令整改
牌坊、飛檐、雕花窗……一座座古建筑從數百公里之外的安徽江西等地先進行拆除,將每一塊“零件”進行編號后,再運到南京,并逐一進行拼裝,讓這些古建筑“重生”,出現在南京市江寧區的吉山鐵礦內。這片古建筑群規模宏大,由多個大小不一的古宅組成,是金榜集團在此打造的景觀工程,耗資超過1億元。不過,這片古建筑群卻讓南京市江寧區規劃局的工作人員搖頭,因為缺乏規劃手續,這片古建筑群將被勒令整改。
礦區冒出古建筑
據說這里要改造得“跟博物館差不多”
在南京江寧區吉山鐵礦內一片凹地中,紫牛新聞記者近日看到了這片古建筑群。迎面而立的牌坊上寫著“功勛坊”的字樣,頂上方還篆寫了“圣旨”二字。現場工程似乎剛剛過半,三棟大型建筑在拼裝過程中,大片的木料堆放在旁邊。而在建筑群的另一側,有很多石刻擺件,如麒麟、獅子、十八羅漢等,堆放在草叢里。
這些建筑主體上每一根立柱、每一塊木欄都被標注了編號。現場工作人員稱,正如記者所看到的,最小的零部件都會被編號,拆和裝都是由專業的施工人員完成。
這些材料都是從江西運過來,以前都是大戶人家的房子,被分拆運過來。在這里將會“復原”三棟建筑,目前,最為華美的兩棟主體建筑還沒有正式開工。
記者了解到,這塊承載復原古建筑的土地,產權屬于南京金榜集團有限公司。“按照計劃,要把這里全部改造起來,一個橋通上去,舊廠房都要改建,放古玩什么的。”現場一位工作人員稱,以后這里要改造得跟博物館差不多。
尷尬的是,未經規劃許可成了違建
南京市江寧區規劃局針對金榜集團內這片古建筑的相關手續情況進行了核查。江寧區規劃局法規科李琛科長稱,經過核查,這個古建筑群是沒有經過規劃許可的。按照我國城鄉規劃法,以及南京市城鄉規劃條例,未取得手續就建設,屬于未批先建的違法建設行為。下一步,規劃部門將會把情況移送至城管部門,讓城管進行查處。
那么,對于這個古建筑群的后期執法進展如何呢?日前,紫牛新聞記者與南京市江寧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一同來到了江寧區吉山鐵礦內,發現原本工人用來臨時居住的工棚已經被企業方自行拆除。金榜集團項目負責人趙經理稱:這個項目是考慮到前面的周邊景觀帶,我們做了一些配套的景觀亭子,這些古建筑群大約有兩三百年歷史。至于項目的報備手續,趙經理表示,前期報備了一些臨時性的建筑手續。“我們考慮到,前期施工就是一些柱子什么的,準備跟后面的300畝土地的規劃一起報批的。”
但趙經理沒有具體說明是向哪一個政府部門報備的臨時手續。
江寧城管給出了20天限期整改要求
吉山鐵礦內的管理情況比較特殊,屬于地籍與戶籍脫離狀態。南京市江寧區秣陵街道城管科負責人楊保全在現場告訴記者,這個地方地域上屬江寧區秣陵街道,但行政區域屬于雨花臺區。生活在這里的居民、企業工人,都是雨花臺區雨花街道戶籍。而雨花街道城管中隊隊長韓明軍表示,管理上,由于屬地是江寧,所以執法由江寧區來完成。
對這一片新冒出來的古建筑群,江寧區城管局副調研員趙偉勇告訴紫牛新聞記者:“新增違建,發現以后首先停工。看看有沒有相關手續,如果沒有,那就限期拆除,如果限期內沒有拆除,那我們就要助拆了。”
考慮到這片古建筑存在一定文化價值,趙偉勇表示,他們在未來執法過程中也會最大程度進行保護性拆除。“如果按照平時拆除違建的話,那都是破壞性的拆除,那這個就可惜了,所以我們盡量督促他們進行自拆,哪怕時間給他們放長一點。”
從相關部門獲悉,城管部門給了金榜集團20天限期整改時間,目前暫未到期。
3個不得不說的問題
1、“燒錢”項目
遷移36座古建筑耗資1億多
參與此次吉山鐵礦古建筑群建設計劃的一名負責人告訴紫牛新聞記者,金榜集團總耗資1億多,從安徽、江西婺源等地搜集了大量古建筑,預計在吉山鐵礦附近要重現36座古建筑。“有明代的朱熹學堂,還有清朝的舉人古宅等。”這名負責人稱,36座古宅以明清的宅子居多,建筑主要使用樟木和楠木。
該人士表示,這些宅子都是聘請專業公司,擁有超高手藝的匠人,懂得如何拆除,又如何重裝。“這些古宅基本都是當地人的祖宅,少說也有上百年歷史。”該人士說,宅子的價格高低不等。“按照100平方米為例,如果只是一般的古宅,可能也就10萬元上下。但是歷史比較悠久,又是大戶人家的房子,價錢就很難說了。”
然而最花錢的不是買古宅,而是拆除和復建的花費。南京一位內行人士告訴記者,拆除時要對原建筑進行測量手繪,把所有磚瓦、木構件標識清楚。一個宅子被拆除后就會變成十幾萬個“零件”,都要編號、分門別類。再用十幾個集裝箱把所有構架從江西運來,再按原樣重新搭建修復。
“我有一個類似項目,僅僅200多個平方米的古宅,就花了400多萬,拆除和復建花了快一年時間。”上述人士說。
2、爭議不停
業內自詡做了好事卻遭外界詬病
安徽、江西等地有不少年久失修的古宅。持有人想保護,卻沒能力;當地政府通常也不會修繕和保護這些未列入文物的古宅。
但古宅并非無人問津,一部分有經濟實力、喜歡中國傳統文化的老板和投資人,對古宅情有獨鐘。住古宅,或者擁有一座古宅甚至成了投資人或者老板身份的象征。早在2000年,安徽黃村的蔭馀堂被某位神秘老板買下,飛越大洋,在美國波士頓得到復建。
有錢人的喜好,催生了一個新行業——拆除再復建古宅:將古宅從偏遠地區移到城市——從事這個行業的人普遍認為,他們做了一件好事,讓古宅得到保護并煥然一新。
但“古宅遷移”也飽受詬病。網上有一種觀點認為,盡管不是文物,但一些古宅仍有一定歷史價值。這種價值扎根于其原來的環境中,異地復建改變了這種性質,顯然不妥。
另外,古宅異地復原也要合乎法律規范。南京市江寧區規劃局法規科李琛科長表示,古宅屬于建筑物,必須在建設之前申報規劃手續,否則就是違建。按照南京市的相關規定,可以在施工前攜帶相關資料前往屬地的規劃局進行申報,在取得規劃手續以后方能動工。
3、確有禁令
認定的傳統建筑不得異地遷建
一名業內學者告訴記者,2015年6月19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土資源部、公安部聯合下發了《關于堅決制止異地遷建傳統建筑和依法打擊盜賣構件行為的緊急通知》。該文件明確回答了兩個問題,首先,什么是認定的傳統建筑;其次,對于認定的傳統建筑應該如何保護。
所謂傳統建筑就是,使用傳統材料、具有傳統形制、運用傳統工藝建造的民宅、祠堂、廟宇、牌坊、書院、名人故居等建筑,包括中國傳統村落中列入規劃保護對象的建筑,以及其他具有保護價值的建筑。傳統建筑構件是建筑結構和裝飾的組成部分,含梁、柱、門窗、磚木石雕件等。紫牛新聞記者注意到,這里提到的傳統建筑,并沒有限于確定為文物范疇的古建筑。
該通知還規定,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組織開展本地區傳統建筑調查、建檔和掛牌保護工作,制定傳統建筑認定標準,做好技術指導和監督檢查。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拆除認定傳統建筑。
認定傳統建筑應實施原址保護,不得實施異地遷建。認定傳統建筑異地遷建的,遷出地所在的縣級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應報請當地政府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