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客家姓氏文化與門楣精神
門匾起源于漢魏時期的“門第閥閱”,本是達官顯貴用來標榜門戶的功狀,東晉以后,卻被衣冠南渡的客家先民帶到南方,演變為一種崇尚祖訓、銘記歷史、注重家教、愛惜名節的文化,歷經千百年,在明朝中葉基本定型為今天這種在住房、祠堂門額上設置門匾的習俗。
客家人大多門風純樸,生活中祈求家庭吉祥、國家興盛,并時時以此為諭,如書寫“見賢思齊”、“忠厚傳家”、“耕讀傳家”、“勤儉持家”、“艱苦奮斗”等等。總之,“門楣”雖僅三四字,但是其內容豐富,寓意深遠。
首先,每一塊門楣都是一部“微型族譜”,其里面蘊涵著大量的歷史信息,是客家人尊宗念祖、家族興旺的重要標志。
其次,“門楣”是客家崇祖意識的產物。在客家人離開了自己的親人和祖居地以后,不免感到空虛和孤獨。這時,門楣又起著激喚崇祖意識的作用,使客家人感到自己的親人就在身邊,腳底下的這塊新居地就是祖居地,于是,大大堅定了在新居地干一翻事業的決心和信心。
第三,通過門楣來取得同宗群體的歸屬感。門楣就像一條紅線,把一個氏族的思想感情串連在一起,不管相隔多遠,總是心心相印;無論相識與否,只要道出一點世系源流,就會產生親緣思想。最后,門楣的教育意義深遠。有些“門楣”是顯示其品格高尚、門風純樸、艱苦創業,用于垂訓后代的。門楣的這種積極意義,各個姓氏宗族都很重視,在造就一代又一代的優秀人才中,起著十分重要的激勵作用。
1、溫姓——卿相三才
唐初溫彥宏、彥博、彥將三兄弟從小就被薛道衡斷言皆有卿相之才。彥宏,隋代歷官東學士、長安尉,唐高祖李淵時,專門掌管文翰,武德年間官至工部尚書。太宗時官禮部尚書,封黎國公。彥博,官至文林郎、幽州總管,太宗時官中書令(宰相),封虞國公。彥將,隋代官羽林騎尉、中書侍郎,封清河郡公。
2、鄧姓——禮賢名高
東漢鄧訓,字平叔。鄧禹第六子,少年有大志。明帝初年,官郎中,謙遜寬容,禮賢下士,士大夫多愿跟著他干。后歷任烏桓校尉、張掖太守、護憲校尉。
又有門匾“云臺世第”、“東漢家聲”(指鄧禹):
鄧禹,字仲華,南陽新野人,東漢中興時"云臺二十八將"之首,東漢建國元勛。拜太傅,封高密侯,食邑高密﹑昌安﹑夷安﹑淳于四縣。謚元侯。鄧禹為劉秀中興漢室立下大功,是最早跟隨光武帝南征北討的將領之一。鄧禹滿門顯貴,兒孫繞膝,成為東漢最顯赫的大家族。——西窗注
3、廖姓——萬石遺風
北宋廖剛及其四子(廖遲、過、遂、遽),各年俸二千石,合計萬石。廖剛,字用中,號高峰居士,福建順昌人,進士第,歷任刑部侍郎、御史中丞、工部尚書。
4、周姓——愛蓮世第、太極流芳
北宋周敦頤,字茂叔,號濂溪,湖南道縣人,哲學家(理學家)。為人剛正,博學多才,知南康軍時作《愛蓮說》,中有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為世人傳誦。官至大理寺丞、國子監博士。為理學創始人之一。著有《太極圖說》、《通書》。
5、何姓——學海遺風、東海流芳
東漢何休,字邵公,經學家,山東兗州人。官任司徒拜議郎、諫議大夫。精研六經,注經十七年。著有《春秋公羊(傳)解詁》等,被京師稱為“學海”(“經神”)。
何姓另一望族,南梁何遜。南北朝時期詩人,字仲言,曾任尚書水部郎,世稱“何水部”。又有門匾“水部風高”、“水部梅清”——西窗注
6、林姓——九龍衍派
林皋,比干子孫,戰國時任趙國宰相,權傾一時,德高望重。他有九子(文、成、宣、化、德、修、明、勉、韶),受家風影響,各有才能,德才兼備,被時人稱為“九龍”,林皋則被稱為“九龍之父”。父子十人同以德才見稱,因此被稱為“十德”,比喻孔子的十種美德:“仁智禮義樂,忠信天地德”。為后來林氏望族“十德堂”之始。
7、楊姓——清白傳家
東漢名臣楊震,關西弘農華陰縣人。為人清廉純潔。震任東萊太守時,一個過去受他提拔的官員深夜偷偷送銀子給楊震,楊震責問,官員說:現在是深夜,這事沒人知道。楊震大聲呵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會沒人知道呢?!楊震一生清廉,親朋勸他為子孫置辦些產業,楊震說:“讓后世稱他們為‘清白吏’子孫,這樣的遺產難道不豐厚嗎?”
因此楊姓又有門匾“四知家風”、“關西世第”、“弘農流芳”——西窗注
8、饒姓——平陽世第
平陽是饒姓的郡望之一。平陽郡,三國時魏國所置,望出饒姓后裔。
又有門匾:
“明經修行”——典出饒子儀。子儀,北宋經師,字元禮,江西臨川人。經,專指儒家經典,下同。(西窗注)
“經學隱士”——典出饒延年。延年,北宋學者,以經學著稱,為陸九淵弟子,隱居不仕,輕財好義。——西窗注
9、孟姓——亞圣之裔
孟子,孟軻,字子輿,戰國思想家,儒家代表,被后人尊為“亞圣”(孔子為“大圣人”)。孟姓的郡望主要有平陵、平昌、武威。孟姓以平陸、三遷為其堂號。“三遷堂”出自孟母三遷之典故。孟子幼時家居近家族墓地,孟子就喜歡學喪事中的哭喊和埋墳之事。孟母為了教育兒子,把家遷到集市旁,孟子又喜好上做買賣的吆喝聲。孟母不得不第三次搬家,遷到了學堂旁,從此,孟子就喜歡上學習禮讓進退之數,孟母十分高興地說“這里可以使我的兒子成為好人”。孟子后來成為最有學問的人,被后人稱為亞圣。
10、駱姓——四杰才名
駱賓王,唐代詩人,初唐四杰之一,開唐詩風氣之先。幼為神童,有著名詩作《詠鵝》。其他三杰為:王勃、楊炯、盧照鄰。他們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以才子齊名出現于文壇,提倡剛健骨氣。
又有門匾“三軍韜略”,典出駱元光。元光,中亞伊朗人,中唐時名將,身材魁偉,有勇有謀,文韜武略。本姓安,父輩來長安經商,元光生、長于斯。安史之亂救駕有功,德宗賜名李元諒。——西窗注
11、王姓——珠樹家珍
三珠樹,是王家珍寶譽稱。三珠樹乃上古傳說中的珍木,樹如柏,葉為珠。唐代詩人王勃,與兄王勔、王勮皆有才名,故時人稱之為“三珠樹”。
又有門匾“三槐世第”,典出王佑。佑,北宋初年名臣,又名祜。頗有名望,曾被太祖趙匡胤暗許以宰相一職,終不成。王佑手植三株槐樹,誓曰: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后其子王旦果為宰相。蘇軾妻王氏,軾為妻家著《三槐堂銘》,《古文觀止》中可查。——西窗注
12、戴姓——注禮傳芳
西漢戴德,字延君,河南商丘人,任信都王太傅,經學家。與兄子戴圣同學儒經《禮》于后蒼,時稱大戴、小戴,叔侄二人各選集編注了上古時的禮儀論述,各有側重。《大戴禮記》今已殘失,《小戴禮記》即今之所傳《禮記》。
又有門匾“譙國源流”、“奪席遺風”,典出后漢戴憑。憑,字仲次,汝南平輿人,東漢名臣,經學家。成語奪戴憑席、戴憑奪席即出于此。漢光武帝一次聚臣論議,戴憑獨不坐,問何故,曰:眾博士未有能超出己者,不恥于同坐。帝令群臣問經詰難,有不能者則奪其席,戴憑舌戰群儒,奪五十席。名噪一時。——西窗注
13、邱姓——忠實家聲
丘岳,字山甫,號煦山,南宋名臣,文武全才,誓死報國。宋理宗御書“忠實”二大字以賜,封東海侯。梁代豫章內史丘促孚,字公信,吳興烏程人。治為“天下第一”,皇帝贊其“忠實”。
14、謝姓——鳳衣文章
南齊陽夏人謝超宗,著名詩人謝靈運之孫,好學有文辭,宋時任新安王國常侍。曾為新安王撰祭母誄文,皇上讀后贊曰:“超宗殊有鳳毛,靈運復出。”成語“鳳毛麟角”典出于此。
又有門匾“寶樹流芳”,典出謝玄。玄,系出東晉望族謝氏,宰相謝安之侄,東晉名將,字幼度。一日謝安問諸子侄:“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譯:子弟們為什么不喜歡過問政事,卻希望自己的后代有出息{指當官}呢?)”別的子侄都不能回答。只有謝玄回答道:“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于庭階耳。”后謝玄果為車騎將軍。成語“謝家寶樹”“芝蘭玉樹”即出于此。王勃《滕王閣序》中有“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的句子。——西窗注
15、田姓——荊花榮茂
田氏真、慶、廣三兄弟,分財極公,議將庭前紫荊劈為三分品搭均分,是夜紫荊頓悴。兄弟曉而嘆曰:“樹木同株,聞砍即悴,可嘆人而不如植物乎?”遂歇不議分,紫荊復茂如故。此田氏所以有紫荊之堂號。
16、張姓——金鑒流芳、曲江(相國)遺風
張九齡,廣東曲江人,唐時著名宰相,詩人。官至中書令,兼修國史。唐開元初年,群臣獻寶,為唐玄宗祝壽,獨九齡獻書《千秋金鑒錄》五卷,玄宗贊之。
17、曾姓——三省(xing三聲)傳家
曾子,名參,春秋末魯國人,孔子的傳人。曾有名言:“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又有門匾“南豐衍慶”,典出曾鞏。鞏,江西南豐人,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西窗注)
18、呂姓——簡重遺風
呂端,幽州按次人,字易直,北宋名臣,歷國子主簿、太仆侍丞、秘書郎、太常丞、參知政事、丞相。端之為相,持重識大體,清簡以為務。宋太宗稱其: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毛澤東臨終前曾對葉帥道:“諸葛一生惟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俗語“宰相肚里能撐船”也出自于呂端。
呂公著,字晦敘,壽州人,慶歷進士,官至司空同平章軍國事。“迎事善決,茍便于國,不以私利害功其心”。
19、薛姓——龍門良將、仁貴英風
薛仁貴,名禮,字仁貴。唐朝初年名將,北魏河東王薛安都六世孫。薛仁貴出身于河東薛氏南祖房,于貞觀末年投軍,征戰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勛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典故。唐高宗時,薛仁貴累官至瓜州長史、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封平陽郡公。
20、黃姓——叔度高風
后漢黃憲,字叔度,河南正陽人。博學善言談,高雅有風度,學富五車,名動官府,年方十四就才華出眾。當時太學生首領郭泰贊曰:叔度汪汪如萬頃之陂,澄之不清,擾之不濁,其器深廣,難測量也。成語“叔度汪汪”出于此。
故又有門匾“汪洋世第”“江夏淵源”
“三略遺風”:典出黃石公,秦末漢初隱士,仙人,曾授張良“天書”《黃石公三略》;
“香風綿遠”:東漢孝女黃香,江夏人,成語“黃香溫席”即指此,《三字經》中有“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
“春申遺風”:黃歇,戰國時楚國公子,楚國國相,封為春申君,戰國“四公子”之一,博學善辯,禮賢下士,門客數千;
“山谷騰暉”:黃庭堅,江西九江修水人,字魯直,號山谷道人。詩人,“江西詩派”鼻祖,畫家,書法家,文學家,“蘇門四學士”之首,北宋書法界“蘇黃米蔡”之“黃”者是也。——西窗注
21、鐘姓——越國流芳
鐘紹京,字可大,封越國公,江西興國人。唐代中期著名宰相,有“江南第一宰相”之稱。唐睿宗時任中書令。紹京也是著名書法家,歷史上把三國時的著名書法家鐘繇稱為“大鐘”,把鐘紹京稱為“小鐘”,有書法作品《靈飛經》。故又有門匾“沈墨流光”。
又有門匾“知音遺范”“高山流水”:典出鐘子期、俞伯牙。子期,西周時樵夫,伯牙為著名琴師。一日奏琴,樵夫子期聽到后,贊曰:巍巍乎志在高山。伯牙又奏一曲,子期贊曰: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詫異,遂結為知己。后伯牙再訪子期,豈料子期已故去,伯牙感嘆知音難覓,于子期墓前摔琴謝知音,誓不再操琴曲。——西窗注又有門匾“飛鴻舞鶴”:典出三國時書法鼻祖鐘繇。《法書要錄》中稱鐘繇的書法“若飛鴻戲海,舞鶴游天。”——西窗注
22、吳姓——渤海流光、三讓傳家
殷商時吳姓始祖泰伯。泰伯三弟季歷之子季昌(即姬昌,周文王)幼即聰慧,有賢名。泰伯之父周太王欲將王位傳給季昌,泰伯知其意,攜大弟仲雍出奔荊蠻之地,建立族國“句吳”,即吳國之來歷。季昌來尋,泰伯輾轉避之江蘇梅里的渤海(長江入海處),易服毀容,文身髡首(西窗疏注:文身即刺青,髡首即剃發),誓不繼位。
《論語》中孔子贊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西窗注
23、吉姓——穆如清風
語出《詩經?大雅?丞民》:“吉甫作誦,穆如清風”。形容吉甫的詩作得好,溫和猶如春風。尹吉甫,即兮伯吉父。尹吉甫,周宣王時大臣,兮氏,名甲,字伯吉父,“尹”為官名。曾奉命在成州主管征收南淮等地方貢賦。其子嗣以祖字“吉”為姓。“才高大歷”:典出吉中孚。中孚,唐代大歷年間“大歷十才子”之一,官至翰林學士,江西鄱陽人。
“列會香山”:典出吉旼。吉旼,江西鄱陽人,唐代詩人。為香山九老之一。唐武宗會昌五年,白居易(號香山居士)、吉旼等九位老詩人在白居易處歡聚,既醉且飲,賦詩作畫。九人結為“九老會”。
24、孔姓——詩禮傳家、尼山流芳
孔子,字仲尼,春秋時思想家,儒家創始人。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他曾帶領部分弟子周游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
郡望:魯郡、京兆郡、河南郡、會稽郡等。
堂號:闋里堂、至圣堂,這兩個堂都是因孔子而命名的。孔子生于闋里,是歷史上的“大成至圣”。
25、潘姓——詩稱邠老
宋代詩人潘大臨(碑中誤刻為“監”),字邠(bin,一聲)老,黃崗人,與弟大觀皆以詩名。從蘇軾、黃庭堅,有《柯山集》,是江西詩派重要代表人物。能文善畫,擅長書法。大臨寫的詩優美動人,受到名家的稱贊。
又有門匾:“名高吳將”,典出清代名將潘韜。韜,吳川人。乾隆中任閩浙督標水師營參將,守護臺灣有功,官至南澳鎮總兵。又:潘璋,三國時東吳名將,關羽敗走后,為潘璋所擒。
“功推武惠”,典出潘美。美,北宋名將,在滅南漢、南唐、北漢時累著戰功。卒謚武惠,追封鄭王。
26、盧姓——奪錦風徽
唐代狀元盧肇,字子發,江西宜春人。《幼學瓊林》中有“同觀競(碑中誤刻為“寬”)渡,誰為奪錦之人。”并注云:盧肇、黃頗,皆宜春人,同舉進士,郡守獨錢頗。明年肇狀元及第,歸之日,郡守迎接,因觀競渡,肇即席作詩云:“向(碑中誤刻為“報”)道是龍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太守大慚。詞語“錦標賽”即源于此。
27、陳姓——義門傳家
唐代陳旺,江西德安人,以孝治家,世代相傳,歷時330年,形成一個3700多口人,三百多處田莊,前后十九代,同居共炊的龐大家族。被朝廷表為“義門”。直至宋仁宗七年,由皇帝派人協助拆遷,才分散于十六個省的125個地方。
又有門匾“德呈永耀”、“文范遺風”:
典出陳寔。陳寔(shi,二聲),東漢末年人,曾為太丘長,世人又稱陳太丘。德行著稱于世,為人仁信篤誠,使人不欺。死后吊者三萬余人,謚“文范先生”,又謚曰“文為德表,范為士則”。中學語文教材中錄有《世說新語?陳太丘與友期》。——西窗注
28、范姓——文正世澤
范仲淹,字希文,謚文正公。政治家、文學家,北宋名臣,文武兼備,為人忠直。工詩、詞、文,有《岳陽樓記》流傳千古。——西窗注
29、劉姓——漢室遺風
漢朝皇室,劉邦建立西漢,歷時214年,劉秀建立東漢,歷時196年,共計410年,是中國封建社會最長的一個朝代,為劉代建立了風范。
又有門匾“祿閣流芳”、“校書世第”,典出劉向。向,西漢著名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皇室后代。曾任諫大夫、光祿大夫等,奉命領校秘書(即管理皇宮圖書),所撰《別錄》,為我國最早的圖書分類目錄。他編撰整理了大量歷史圖書,為保存上古文化作出重要貢獻。——西窗注
30、余姓——靖瑞遺風、八賢世第
余靖,北宋著名諫臣。字安道,號武溪,廣東韶關曲江人。進士及第后,起任贛縣尉。歷任要職,官至工部尚書。曾多次力諍皇上,以致唾沫濺到皇帝臉上而不自知。因為范仲淹辯護而得名,與歐陽修、尹洙、蔡襄并稱“四諫”。死后,英宗追贈刑部尚書,謚“襄”,后人尊稱“忠襄公”,廣州建有“八賢堂”,余靖位列其中。——西窗注
31、朱姓——沛國流芳
朱氏二世公朱沛,字沛國,周封西北侯一品大夫,加封東閣老、丞相。后裔為紀念沛國公,對所居之屋均為沛國堂。漢高帝時治所在相縣,東漢改為沛國,此支朱氏開基始祖成為望族。
又有門匾:正學芳規、考亭遺風:典出朱熹。熹,南宋詩人,文學家,哲學家。江西婺源人,字元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等。是理學重要代表。曾在白鹿洞書院講學,訂立《學規》。元代復科舉,詔定以朱熹《四書集注》試士子,明代科舉以朱熹的傳注為正宗,朱學遂成儒學正統。——西窗注
西窗按:遍查朱姓名人中,似乎沒有朱沛。“沛國流芳”可能典出周朝邾俠。邾俠,本名曹俠(故與曹姓同宗)。其祖乃黃帝之孫顓頊。周武王伐克商紂后,封曹俠于邾國,因以國為姓,又稱邾俠,后楚滅邾國,邾俠后代逃難于沛(東漢改名為沛國),由是沛國遂成朱姓望郡。在漢字中,右耳旁義為“邑”,即“郡邑”之義,邾姓后人去右耳以紀念國滅,即所謂“去邑留朱”。是為朱姓傳代之始。
32、賴姓——秘書世第
唐代于都人賴棐,字忱甫,七歲能寫文章,十五歲(一說20歲)通曉九經及諸子百家。乾元年間中進士后,授官崇文館校書郎,不任,退居田里,人稱他住的地方為秘書里。
西窗按:據賴氏族譜,賴氏第五十四世祖妙通公,“西漢平帝時,以文學選舉官任秘書郎,升崇政殿大學士,仕至嘉議大夫贈太子太師。”
又有門匾:“御史家聲”,典出賴瑛。瑛,字世杰,江西廣昌人,明朝名臣,永樂年進士,官御史,剛直坦正,體恤民意,遇事敢言,后官至參政。
“松陽世第”,典出賴遇公。松陽郡,為賴姓郡望,其開基始祖為晉代賴光,光三世孫遇公,任江東太守,上書朝廷,晉帝御筆親書“松陽郡”。
“紹興衍慶”,典出賴文俊。文俊,名風岡,字文俊,號布衣子,故世稱賴布衣,江西定南人(籍貫不可考,存疑)。南宋地理學家,精通堪輿風水,留下許多神話般的傳說,著有《紹興大地八鈴》等書。
33、胡姓——蘇湖世澤
蘇湖為胡氏望族發源地。胡瑗,字翼之,北宋初學者、教育家,泰州海陵人,祖籍陜西路安定堡,又稱安定先生。任國子監直講、太子中舍(碑中誤刻為“允”)、天章閣侍講(碑中缺“天章閣”三字)等,以太常博士致仕(即退休)。在蘇州、湖州講學二十余年,與孫復、石介并稱為“宋初三先生”,著有《論語說》、《春秋口嘆》等。當時名列四真,人稱:富弼為真宰相,包拯為真御史,歐陽修為真學士,胡瑗為真先生。
34、蕭(肖)姓——彪炳文光
南朝梁文學家蕭統,字德施,南蘭陵人,梁武帝之長子,立為太子,謚昭明,世稱昭明太子。信佛教,能文章,曾招攬文學之士,編集《文選》三十卷,稱《昭明文選》,是現存最早的詩文選集,對后代文學頗有影響。南蘭陵堂,歷史文人蕭氏有:肖望之,肖子良、子云、子顯,肖繹。文采著世,彪炳史冊。
35、羅姓——理學傳芳
理學即道學,為宋代儒家哲學思想。北宋羅從彥,字仲素,福建南平(南沙劍州)人,世稱豫章先生。曾師事理學家楊時,又問于理學家程頤,楊時、羅從彥、李侗(從彥之徒)三人并稱“南劍三先生”。豫章,今江西南昌市西山,為羅氏一世祖,其后裔遷居廣東梅州、興寧,發展成大族。西窗按:羅姓又有門匾曰“豫章留芳”。
36、葉姓——楚尹遺風、沈根流芳
楚國時葉尹風范長存。“尹”為官稱。葉氏始祖沈諸梁,字子高,春秋時楚國左司馬沈尹戌之子,才華出眾,楚惠王時被任命為楚國北邊要邑葉邑的行政長官,歸隱終老于葉邑,其后裔以“葉”為姓氏。
又有門匾“石榴應兆”:典出葉祖洽。祖洽,字敦禮,福建泰寧人,北宋神宗時狀元。相傳他中進士時,府學中石榴未到時令而先結兩果,人們以為祥兆,榜出,果然葉祖洽與同郡上官均各中狀元、榜眼,應“郡庠石榴,先結雙實”之言。
水心司業:典出葉適。適,字正則,號水心先生,南宋哲學家,文學家,永嘉學派的集大成者,官至禮部侍郎。著有《水心文集》等。
37、李姓——詩酒流芳
李白,號青蓮居士,祖籍甘肅秦安,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在中國文學史上有極崇高的地位。賀之章稱之為“謫仙人”。現存有詩九百多首。李白幼時才華顯露,吟詩作對,博學廣覽,青蓮奇才。唐玄宗時,做翰林供奉、學士。杜甫有詩為證:“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西窗按:李姓又有門匾“青蓮遺風”,取李白自號青蓮居士之義。
38、藍姓——明德傳芳
藍氏108世入江南始祖藍明德,生于唐太宗貞觀年間,聰明好學,行為正直,官任揚州節度使,自河南徙居南京上元縣、句容縣,后為藍氏望族。
又有門匾——福州望重:典出藍奎。奎,宋代學者,字秉文、燦斗,廣東梅州人。哲宗進士,官文林郎、郡博士。嘗奉詔校文福州。其文章氣節,朝野欽崇。晚年居家講學,學者稱之“藍夫子”。死后,鄉人為紀念他,以其姓為鄉名,為藍坊(今屬廣東梅州訕蕉嶺縣)。
即墨名高:典出藍瑛。瑛,字田叔(碑刻“明,藍田”,誤),號蝶叟,晚號石頭陀、山公等,明代杰出畫家。錢塘人。工書善畫,長于山水、花鳥、梅竹,師從黃公望、沈周,與文征明、沈周齊名,畫風多變,對明末清初的繪畫影響很大。其子藍孟、藍深、藍濤等也是杰出畫家。
功封都督:典出藍廷珍。廷珍,字荊璞,福建漳浦人,畬族。清初名將,是清初定策經略臺灣的功臣。歷任澎湖副將,南澳總兵,福建水師提督,為臺灣的治理與開發作出重大貢獻,影響深遠。其族兄藍理、族弟藍鼎元都為平臺治臺名將。
西窗按,藍氏有門匾“采荷遺風”未錄入。典出藍采和。采和,明德之子,傳說中的“八仙”之一。采和出生時即有異象。其為人耿介,玄宗時進士,授諫議大夫,因直言諫帝,彈劾權相楊國忠,受排擠,憤而退隱終南山。世傳他在山修煉成仙,稱大羅仙翁。傳有一子二孫。
39、蘇姓——三蘇望族
北宋文學家,四川眉山人蘇洵、蘇軾、蘇轍父子。蘇洵字明允,嘉祐年間,以文章著名于世,曾任秘書省校書郎,著有《嘉祐集》。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嘉祐年間進士,神宗時任禮部員外郎。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官至禮部尚書。擅長詩、詞、書、畫四絕。蘇轍,字子由,進士,歷官尚書右丞(宰相),著有《欒城集》。父子三人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列入“唐宋八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