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星墩:水中古建筑一年只出現一次
落星墩,又稱落星石,位于廬山市紫陽堤南二里湖中心,是廬山市地標性建筑和象征性文物古跡。人們常說的落星墩其實是一個小石島約幾丈,縱橫周回約100步,總面積僅1800平方米,與湖口縣大孤山(又稱鞋山)相呼應。
落星墩形如星斗浮在水面的,因此古時的人們認為它是墜星所化。《水經注》中記載:“落星石,周回百余步,高五丈,上生竹木,傳曰有星墜此以名焉”,星子縣(現為廬山市)便因此而得名。
五代十國時期,人們發現了這一奇觀,落星墩被封為寶石山,并在石墩上贈送了福星龍安院 落星寺。宋初,他在上面建了亭子,后來歷代都修好了;明玉樓、玉京軒、崗藝軒、清暉閣等獨特風格的建筑。不幸的是,咸豐時期的戰爭被摧毀了。
許多年前,一顆流星劃過夜空,墜入湖中,砰然一聲,點亮了這片水土,賦予了這片土氣場。從此,落星墩就像印鑒,成了廬山南麓永恒的象征。也許是因為它的流星命運,天涯孤旅,遙途疲客,它很容易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宋代詩人蔣之奇用今天湖中石,天上星來形容他。李白還站在星子城南,面對鄱陽湖,驚嘆道:樓船若鯨飛,波蕩落灣。王阮的島石無處不在,星辰曾實無。莊嚴的凈土,怪誕的浮屠里面的凈土,浮屠指的是落星寺。北宋著名作家、書法家黃庭堅登臨落星寺,二期黃庭堅游覽落星寺,應寺僧要求,賦予《題落星寺嵐奕軒》第二首詩。王安石、黃庭堅、朱在這里都有題詠,而王安石的萬里長江一酒杯更是千古有名。
它一年只出現一次,在長江汛期,它被波濤洶涌的河流覆蓋,它變成了一個位于水面上的孤島。人們看得見卻摸不著他。古代的亭臺樓閣,尖尖的塔樓,他就像沙漠中的海市蜃樓,夢幻般,仙境般,在世上卻獨立。正如王守仁在《游落星寺》中所寫:女媧煉石補天漏…….在這個湖里墮落。相傳這顆珍珠壓在一只巨大的海龜上。隨著湖水的起伏,河水甚至無法覆蓋所有的入侵。即使是1998年的特大洪水災害也無法淹沒他。
但是倘若你等到了汛期結束之后才來這里的話,你會發現,原本的連綿的湖面早已消失不見,留下的是一片一片草原,人們不用再束手束腳,可以盡情走進去觀賞。綠草連綿,牛羊成群結隊,真是風吹草低見牛羊。這一生機勃勃的景象與屹立中心的歷史建筑形成鮮明對比,既有悠久的歷史遺產,又有生命的活力。而且經過歲月的洗禮,這這些建筑長出了不少的竹木,因此現在的落星墩變得優雅秀麗
然而,事實上,落星墩最令人向往的不是它的美麗,而是它的神秘。只有在長江汛期結束后,人們才有機會看到它的風格。許多來這里的中外游客都失敗了。他是一個神秘的水下世界。一般來說,長期浸泡在水中的建筑不能保留。但沒有人能想到的是,由于當時建造的技能和智慧,塔可以保留到今天,吸引世界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