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灣古鎮-中國大運河第一古鎮
窯灣古鎮位于江蘇省新沂市西南部京杭大運河與羅馬湖匯處,位于徐州、宿遷交匯處,距縣政府約30公里。窯灣古鎮歷史上可以追溯到春秋兩季。自武德元年(618年)建成以來,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窯灣形成于春秋戰國時期,鼎盛于明清民國時期。曾是京杭大運河上的重要碼頭,是蘇北魯南的重要商品配送中心。
夏商時期,這個地方是邳國的地方。東周時期,這個地方是鐘武國的地方。武德元年(618年),唐朝實行州縣制,窯灣建鎮,始名玉頭鎮。清康熙七年(1668年)潭廬大地震后,玉頭鎮被摧毀,然后遷往鎮南運河拐角處筑窯燒磚,重建新鎮。過去,大多數船只停在這里,窯灣得名。
古鎮建于唐初。在古鎮中,城門、建筑、商店、庭院、宮殿、寺廟、寺廟和寺廟都是從宋朝到清朝建造的。古街巷、宅院、會館、作坊、商業銀行、貨棧、典當、碼頭等古鎮的過去風格基本保存。
清末民國初期,窯灣鎮有商號、工廠、作坊等360多家,其中錢莊13家。窯灣遠銷南洋、新加坡、臺灣、日本等地。英國、法國、荷蘭等國家的商人和傳教士來窯灣做生意。當年,鎮上有美孚石油公司、亞西亞石油公司、五洋百貨等外國公司。國外的汽艇,國內的小貨輪在窯灣碼頭來來往往,河桅林立,街道人流如織。當時有8000多間商鋪、宅院、教堂、廟宇。
明清水運鼎盛時期,窯灣為南北水陸要津,往來船只南達蘇杭,北至京津,工商貿易一度繁榮。民國初期,鎮上常住人口3萬,流動人口1.5萬,故被稱為小上海。
窯灣古鎮素有東望于海,西顧彭城,南眺淮泗,北瞻泰岱之稱,被譽為金水道金三角
窯灣古鎮有834棟明清古民居,自然文化景觀20多處。明清老街兩旁鋪滿青磚灰瓦的作坊,飛檐翹角,形似江淮名勝,被譽為中國大運河第一古鎮。但與江南古鎮不同,窯灣古鎮深受晉商、贛商的影響,建筑厚重,氣勢磅礴,具有濃厚的西域風情。
吳家大院建于清康熙時期(1671年),是窯灣古鎮保存最完好的宅院,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吳家祖籍福建,明末海上稅上稅官中,由于對海上貿易比較了解,所以從事煙草生意。清道光年間,吳家擁有500多棟房屋,共有5個行業,白銀30多萬,被稱為吳半街。其建筑風格也是福建沿海風格,具有抗臺風、抗暴雨等功能。
據說乾隆皇帝南巡經過窯灣古鎮,在一家望月餐廳吃飯時,看到運河上的船,脫口而出一句上聯:南通、北通、南北通。旁觀者紀曉嵐隨便用窯灣東西當鋪對出絕句: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以前的當鋪現在已經改名為中國當鋪博物館。
趙新龍醬園店建于明朝三年(1623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這是古鎮前店后坊布局模式的典型代表之一。自清乾隆時期以來,其醬、甜油產品一直是御膳房的上等調料,因此而聞名遠播。院內釀造作坊遵循傳統工藝流程。展覽室詳細介紹了整個釀造過程。該店于2006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說到窯灣古鎮的特產,不是甜油和綠豆燒酒。其中,最著名的綠豆燒酒始于明末清初,是江蘇八大名酒之一。在釀造過程中,該酒加入了46種珍貴的中草藥,如人參、砂仁和杜仲。它是用冰糖煮的,因其顏色像綠豆湯而得名。據說乾隆皇帝嘗過之后,把它定為貢酒,命名為綠豆燒。
窯灣甜油味道鮮美,因為它含有多種氨基酸,適合炒涼湯。窯灣甜油歷史悠久,品質優良。2006年6月,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徐州市人民政府授權保護。
窯灣古鎮于2011年被命名為中國最具魅力的鄉村旅游目的地;同年7月,窯灣古鎮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旅游局評為國家特色景觀旅游名鎮,被江蘇省人民政府評為歷史文化名鎮保護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