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瓦當:巧奪天工的瓦當中,審美與技藝的融合
漢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中央集權制封建社會盛世朝代,創造了具有“大漢氣象”的盛世文化。漢代大一統的國家局面,是繼承前朝秦朝大一統帝制而來的,再經過大漢帝國自身的建設,形成了封建政治、經濟、思想、法度的大一統局面,這為后來的文化大一統奠下堅實的基礎。
中國古代瓦當主要盛行于秦漢時期,瓦當藝術發展的頂峰在漢代,其中又以西漢為重鎮,東漢末年因戰亂而毀壞大量建筑,致使瓦當保留下來不多,加上依據目前考古所得瓦當材料來看,東漢瓦當制作工藝遠遠遜色于西漢。所謂“秦磚漢瓦”的“漢瓦”,是后世人對工藝制作精美的漢代瓦當的高度美譽。漢代瓦當是在繼承秦代瓦當基礎上產生并創新而來的,與漢代政治、經濟、文化等有著密切的關聯。漢代瓦當,既是漢代文化的產物,又是一面漢代文化的鏡子。
儒家思想大一統下的漢代,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
漢代在政治和經濟上,繼承秦朝的封建中央集權制,繼續完善和鞏固這種體制,結束秦暴政實現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在這種與社會相適應的政體下,國家實現政局穩定,民族團結,社會得到長足的發展。
漢初采用黃老道學“無為而治”的仁義統治政策,休養生息,恢復國家生產力,打擊諸侯割據,平息內亂,緩和與外族的關系。經過文景的休養生息以及光武帝的韜光養晦,大漢國富民強、天下祥寧:
漢興七十余年之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凜庚皆滿,而府庫余貨財。
而在意識形態上,漢代承接一度中斷的傳統禮儀德治文化,建立一套與大一統中央集權制相適應的主流意識形態體系。實行“獨尊儒術,罷黜百家”的政策,確立以儒家倫理道德為正統的文化,力推經學為思想文化主流。這樣,經學成為治國安邦的主導思想,經學也成為教化國民的根本。
文化上,漢代具有大一統的主體文化,又融合不同流派、南北方和異族文化,文化呈現一體的態勢。在漢代,道家的養生文化與儒家的中和文化也取得了相當的成就。另外,在數學、天文歷法、醫學、造紙、礦產等科技領域也成就斐然。
漢代的最大特點在于開放、多元、融合、自信,不同的思想流派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異質文化等各路文化兼并包容,催生出充滿生命力和創造力的大漢文化。
國力強盛的漢代,其物質文明的繁榮表現得尤為顯著。繁榮的物質文明為推動了建筑的發展,也間接推進了瓦當的繁榮。在繼承秦代建筑的基礎之上,漢代的建筑規模和水平達到了中國古代建筑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高峰。
隨著漢代建筑的繁榮發展,漢代的瓦當也得到了繁盛的發展。漢代的建筑就如追求大美的漢文化一樣,體現的是宏大壯麗之風格。
西京長安城經過幾代君主的辛苦經營,涌現出為數眾多的皇宮大殿,這些建筑氣勢恢宏,豪華奢侈,壯麗霸氣。另外,當時不僅注重長安都城的建設,帝王、皇族、貴族等的宮苑建設也十分壯麗豪奢。這些宏偉建筑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瓦當的進一步發展。除了這些皇宮大殿大規模地使用瓦當外,京城附近糧倉、官署、守衛營房、閣、圈、廄、橋、庫,還有有錢人家的豪宅和墓家等都大量使用瓦當。
原始的禮儀崇拜,儒家的“陰陽五行”觀——對于實用性的要求規約了瓦當的演變與發展
儒家學派由孔子創立,面對春秋時期禮崩樂壞的局面,孔子提出要克己復禮,尊崇西周初期的周公。周公制禮作樂,為統治者訂立秩序。儒家將原始的禮儀崇拜結合起來。一度失去話語權。漢朝建國初期,出于生產力凋敝,社會衰敗,急切需要恢復元氣,振興國力的需要,漢代統治者采用黃老道家的“無為”思想作為治國理念。
在“罷黝百家,表章六經”政策之下,漢代的儒家學說,儒家思想重新成為一門顯學,也成為官方統治思想,掌握著意識形態話語的霸權,儒家道德標準設置為社會的合法標準,儒家思想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
儒家不講幻想與憧憬,而是講求經世致用,十分注重實用性。對待現實的器物也是一樣,儒家首先是關注它們本身質地、造型、構造等的,然后還關注它們在實際運用領域的實用性。因此,儒家對于那些“奇淫怪器”似乎是相當排斥的,而對那些樸實實用的器物卻是十分推崇的。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之下,用于建筑領域的漢代瓦當首要之義即要實現其實用功能的最大化。
先秦時期的哲學家提出具有辯證思維的“陰陽學說”。陰陽五行學說蘊含著對世界宇宙本原的認識,也指出宇宙萬物存在著對立統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關系。在這種哲學觀下,中國人看待事物具有一種整體觀。萬事萬物相互聯系制約,只有保持一種動態的平衡,事物才會穩定發展,否則會產生消極的后果同時,陰陽五行學說也是儒家學派對宇宙自然作出的一種合理解釋手段。
這一系列社會文化現象都是當時的學者們將諸多事物與五行之五相相互對應地解釋之必然結果。概括地說,漢代瓦當的內容、形式、紋飾采圖、布局、形構等在設計制作上,都受到儒家的“陰陽五行”整體觀影響。
毫無疑問地,儒家思想對漢代瓦當影響甚大。漢代的瓦當風格明顯迥異于秦代瓦當,秦代瓦當圖像多是取材于現實,以圖像紋瓦當為主,漢代瓦當則以圖案紋瓦當為主,通過豐富的想象和聯想,巧妙構思和精心制作,瓦當上的圖案超越于現實,高度藝術夸張,極富浪漫主義風范。
漢代瓦當的圖案紋與自然崇拜——華夏民族自然觀的產生
中國的圖案藝術具有漫長悠久的歷史,從原始社會開始,歷經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兩宋元明清、近代等朝代的流變,在各個朝代留下了極具時代特色的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品。
秦漢是中國歷史上的封建社會上升時期,秦后的漢朝長達400多年,漢朝國家強盛,政治、經濟、文化繁榮,手工業的繁榮直接推動了工藝技術和裝飾圖案的發展,漢代工藝美術取得了矚目的成就。銅器、金銀器、木器、漆器、畫像磚、畫像石、瓦當等的圖案雄健豪放,深沉淳厚,活潑流動,充滿展現了秦漢時代的文化與精神風貌。
而瓦當紋飾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自然的崇拜。人類最初來自于自然,生存、生活、活動實踐都離不開自然,為此,人類與自然存在著最親和的關系。人類的認識規律是由遠到近,首先關注的離自己較遠的事物,如太陽、月亮等,然后再到山川、河流等自然現象和物象,最后才到人的自身。
漢代的宗教狀態及漢代人的信仰生態是一復雜的問題。在漢代早期,統治者崇尚道家黃老之學,與民休息,至漢武帝,儒家思想占據統治地位,加之西漢之際從印度傳入的佛教,以及諸多復雜的民iEu信仰摻雜在一起,則是漢代的宗教及漢代人的信仰生態景象。
漢代的圖案紋瓦當,主要包括云紋瓦當、水渦紋瓦當和植物紋瓦當。這三種類型瓦當體現了漢代人的自然崇拜。
漢代時期,由于迷信之學盛行,神權觀念非常濃厚,瓦當的圖案紋飾體現了人們對神秘力量的膜拜。漢代的圖案紋瓦當反映了農耕文明民族對超自然力的崇拜,人們期望超自然的力量為他們帶來生命的延續、生產的興盛、生活的幸福以及彼岸世界的快樂等美好的結果。
結語
漢代瓦當是實用性和審美性相統一下的文化產物,儒、釋、道三種文化的張力促使漢代瓦當具有獨特的形式美與規律美。集合陶藝、雕刻、繪畫、書法等于一體的建筑裝飾藝術精品—漢代瓦當成為中國古代工藝美學的典范。漢代瓦當深刻地反映了漢代人的獨特審美意識。
中國古代瓦當融匯了傳統的繪畫、浮雕、工藝美術以及書法等方面,以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和裝飾手法成為中國古代藝術寶庫中獨樹一幟的藝術精品。千百年來,古代瓦當始終發揮著經久不息的藝術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與品鑒。瓦當雖小,但是研究瓦當卻意義重大。我們身處現代社會,必須用現代性的話語將瓦當講給全世界,以弘揚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