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千年古鎮,領略古今文化之美!
讓城市融入自然,讓居民看到山、水、思鄉,融入現代元素,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市化工作會議上對新型城市化建設提出的新要求。
濰坊是齊魯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歷史悠久。該市的千年古鎮與齊魯文化的發展密切相關,幾千年來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基于保留歷史記憶,保護和繼承城市農村文化,發展區域特色,建設美麗城鎮,我們選擇濰坊地區一些千年古鎮,從地理位置、地名起源、文化歷史、政治經濟等方面,豐富濰坊古今文化。
1.千年酒城-景芝
景芝鎮位于安丘市東南部,距安丘市24公里,是齊魯三大古鎮之一。其名最早見諸《元史》·順帝本紀,據記載,北宋宋仁宗景湖年間,景芝地區多次發現靈芝,地方官員向朝廷獻瑞。因此,景芝的地名是由皇帝字和靈芝末字組成。元代以來,先后設通判、縣丞、巡檢司。景芝鎮以釀酒聞名。自明代以來,該地商業繁榮,白酒產量頗高(安丘縣志),有三產靈芝真寶地,一條無水是酒泉和十里杏花雨,一路酒旗風的說法。由于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發達,歷史上商家云集,富甲重鎮,自古被稱為四縣通衢。景芝餅、金絲面、綠豆糕、芝麻餅等都被列入中國食品大全。
二、五鎮之首-沂山
沂山鎮位于臨朐縣以南37公里處。沂山鎮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據《史記》記載,黃帝曾登封沂山,大順定沂山為重鎮。歷代皇帝多次增封,祭典不廢。李白、李道元、歐陽修、范仲淹、蘇軾、蘇轍等名人崇拜沂山。沂山鎮有五鎮之首的東鎮沂山、齊魯第一古寺法云寺、皇家御廟東鎮寺、千年第一大關的穆棱關、齊長城遺址等名勝古跡。是山東省歷史文化名鎮、山東省旅游強鎮、省級環境優美鄉鎮、濰坊市中心鎮。
3.樂器之鄉-唐武
位于昌樂縣西南部的唐武鎮,是省政府建立的首批省級中心鎮。唐武作為一個特殊的地名,已有3000年的歷史。它來自周初魯國的兩個下邑:唐國和武國,后合并為地名唐武,至今仍在使用。周朝初立至滅國,歷時429年。《辭海》和《新華字典》對唐武二字的解釋是:地名。唐武鎮歷史遺跡眾多,文化旅游資源豐富,有古槐樹、姐妹楊、金山真觀、九女藏夫冢、觀音閣、沙埠溝民俗村等名勝古跡;擁有樂器加工、掃帚加工、無籽西瓜、無污染蔬菜等大量特色產業,是真正的樂器之鄉、無籽西瓜之鄉、掃帚之鄉、山藥之鄉。
4.狀元故里-譚坊
譚坊鎮位于青州市東部,東臨昌樂縣,北接壽光市。這座城鎮歷史悠久,古文化可追溯到2000年前的西漢時期,是青州發掘古文化較早的城鎮之一。譚坊鎮人杰地靈,名人輩出,文化底蘊豐富。宋朝宰相王曾、元朝將軍董進、明朝狀元趙秉忠、侍郎冀蘭都被皇帝封為四大名人。宜子孫玉璧出土于1982年的漢代馬王爺墓,為研究漢王室歷史提供了依據。香山漢墓于2006年發掘,出土彩陶俑2000多件,為漢代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譚坊鎮是山東省中心鎮、山東省無污染瓜菜基地、國家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被譽為瓜菜之鄉
5.渤海明珠-龍池
位于周紀國的龍池鎮西北部,偏居海濱。據《萊州府志》報道·《大事記》四年(公共6693年10月載有紀元人),齊后帥師稱齊成魏,擒魏軍統一涓涓,大破魏于馬,因功采食。孫臏封地后,當地人為其建祠。鎮上有營子埠遺址,因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高麗時在這里安營扎寨而得名。齊西村古民居群,鎮東北部,現有古民居52處。東白塔陳氏家廟建于清雍正三年(1726年),有康有為、章太炎為陳干題詞碑。陳氏家廟建筑嚴謹考究,是展示清代家廟制度的重要實物。龍池鎮是國家濱海開發區的鄉鎮,被譽為絲綢紡織之鄉、漁米油鹽之鄉。
6.文化古鎮-相州
相州鎮位于諸城北部,以濰河為主流的多條河流穿過,宛如水中泊船,故名象舟,后演變為相州。相州鎮建于明初,屬濰河沖積平原。在古縣村東側的濰河上,由于西漢名將韓信率領數萬漢軍,與西楚大將龍率領的20萬楚軍在這里夾濰水。韓信巧用濰河之水擊敗楚軍,斬龍,上演了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濰水之戰。由于這場著名的戰役,韓信壩成為諸城境內的九景之一。八料浸泡,松糖熏蒸相州燒雞,在華夏聞名。美麗細膩的相州刺繡出口到世界各地。歷史上,相州不僅有乾隆皇帝賜予一品全衫御葬林,還有志、公、德、貞、孝等十三座牌坊。古人有一首詩:相州街聞名,功德貞孝九座坊,石人石馬石獅,皇帝賜南御葬。唐槐宋柏永記載,千年松果托太陽,沿街店鋪大集,方圓百里一學校。
7.紀國故都-紀臺
位于壽光市南部的紀臺鎮,是古都。紀國故城位于鎮政府駐地紀臺村,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滅紀國到東漢,歷代都在這里筑城置縣,歷史悠久,文化積淀豐富。始于西周,終于漢朝的紀國故城,先后延續了幾千年,埋在地下的歷史文物十分豐富。記者有紀侯鐘、紀侯幕、鏤孔銅熏爐等土于古城及附近。公孫弘(前200至前121)是漢朝第一個以布衣為身的官居卿。六十出仕,七十得重用,八十卒于丞相位,可謂天道酬勤,大器晚成。東方朔,千古諧雄,出生地雖不在壽光,但《壽光縣志》·墓志多有記載,其廟祭墓位于紀臺鎮東方村西北角。